听新闻
放大镜
【新时代检察官】王丹 二十八载 丹心如故
2019-06-24 16:02:00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是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一部员额检察官王丹很喜欢的一句话。从检二十八年,王丹几乎将所有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侦查监督工作。这些年来,王丹身上变化的是岁月洗礼的容颜,不变的是守望正义的初心。二十八载,丹心如故!

  1992年进入检察机关,王丹曾任原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检察院侦监科科长、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侦监科科长,先后获得江苏省委政法委公正廉洁执法先进个人、江苏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江苏省执法规范先进个人等荣誉。

  “坚持”,是对监督职责的不懈坚守;“规范”,是对监督理念的科学认识;“担当”,是对监督方法的有效拓展;“公信”,是对监督效果的重要支撑。四个关键词,贯穿了王丹二十多年的侦监生涯,也是她每一个履职的开始。

  重返校园, 从“理论欠缺”到“全省推广”

  一直以来,王丹都认为自己在理论上有所欠缺。2004年,一个去苏州大学攻读在职硕士的机会让王丹可以重新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难掩心中的兴奋,重回校园,王丹成为了同学们眼中最刻苦的一个。“对于一个走出校门快20年的人来说,老师讲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回想起那时的学习状态,王丹至今还印象深刻。

  经过这次“回炉”,王丹突然感到自己多年的司法实践终于有了扎实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持,思路也一下变得开阔了。上课之余,王丹经常与当时的同学、现任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吴海研探讨一些前沿的法律话题,每次的聊天,两人的话题却又会不知不觉都会回到工作上。“对于工作,每次聊天我们都会冒出一些新的念头。”那时的王丹还不知道,正是这些脑中不经意的念头,正酝酿着一系列的制度在不久的将来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2005年,无锡市崇安区发生了一起看似普通的案件。没有正当职业却又爱慕虚荣的张某在生日当天,邀请众多亲戚朋友在无锡一家会所吃饭,各种山珍海味点了一桌,一顿饭下来花了十几万,付不起帐的张某想要“一走了之”。围绕这个案件构不构成诈骗罪?是既遂还是未遂?侦监部门内部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个案子不能捕,但公安机关对此反响很大。

  “如果一个检察官只能靠八个字了事,是不能服众的,检察官应该起到一个说理的作用。”这件事让王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几天后,在去派出所提前介入一起案件的路上,王丹与吴海研又一次谈起了这个话题。

  “我们应该写篇东西,除了给公安机关不捕的决定以外,再给他们一张不捕理由说明,告诉他们这个案子证据上有什么问题,观点上有什么地方是错的。”两个人一边开着车一边讨论着。“我们就搞一个不捕案件理由说明,就从今天开始,从这个案子开始!”二人在到达派出所大门口的同时,达成了一个默契的约定。于是,在王丹的建议下,经过崇安区检察院检委会审议通过,率先在全省检察机关内实行不捕案件理由阐述制度。

  2006年,王丹以检察引导侦查工作为切入点,全面带动侦监业务的工作思路,得到了院党组的支持,该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引导侦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对公安基层派出所法律监督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并在全市、全省推广。此后,重特大案件通报、强制措施通报、捕后全程跟踪、案件质量通报、侦查实训等检察引导侦查工作举措不断涌现,形成了对侦查工作多层次、多维度进行引导和监督的工作机制。

  不懈坚守,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十年间,承办该案的侦查人员在变,检察人员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对监督职责的坚守。”谈到自己办理的案件,“十三凶拼图”是王丹不得不提的一件。

  2005年初夏,无锡发生了一起涉案13人、犯罪数额高达20余万元的夜间工厂抢劫案。七人相继落网后,线索骤然减少,侦查工作一度停滞。2011年,嫌疑人周某某的归案让王丹看到了案件的转机。根据周某某供述,邵某某等另外三人现出了原形。在王丹的建议下,该院决定实施立案监督,督促公安机关启动侦查程序。同年12月,邵某某被江阴市公安机关抓获。为避免异地侦查的不利影响,王丹多次向市检察院汇报,经协调将邵某某移送到了崇安警方。邵某某到案后提供了涉案人员杨某某的详细身份,为了不再错过最佳抓捕时机,该院对杨某某立案监督,以此推动侦查进展。王丹及时梳理涉案人员基本情况,积极引导侦查人员不断缩小范围,并多次陪同公安机关前往犯罪嫌疑人的户籍地,最终锁定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2015年9月,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史某某在淮安归案,这幅十三凶“拼图”也终于拼成。

  十年来,始终参与案件之中,王丹将此称为自己的幸运。

  2018年,连保险行业内部人员都束手无策的曹某某骗保案,凭借多年的职业敏感性,王丹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监督。经过抽丝剥茧,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让“零口供”的被告人曹某某哑口无言,让一起看似不可能办成的案件逆袭成功,不仅挽回了81万余元国有资产流失,也由此揭示了保险行业中新型欺诈手法,引发了无锡市保险行业的震动。

  从立案监督到二审宣判,王丹用600多天的坚守,诠释了检察机关对公平正义的执着和依法履职的决心。正是这份坚守,王丹让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办成的案件变成了可能。

  理念引导,化“对抗”为“协作”

  “我理想的侦查监督工作,就像一颗参天大树,应该是根深叶茂的,有枝有叶有主干。每一个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把这个案子办成了,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作为一名“监督高手”,王丹一直坚持从个案引导到类案引导,由类案引导上升为理念引导。

  通过跟侦查人员的交流,把检察思维灌输给侦查人员,提高案件质量,这正是王丹所追求的。一直以来,根据每个派出所的特点,王丹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侦查或者法律监督。其中,重要方法就是到派出所讲课。根据每个派出所案件数量和类别,结合该类案件的证据特点和常犯的错误,王丹都会用自己办过的案件进行点评。每个派出所都不想落在后面,让自己的案件成为反面典型,几年下来,公安机关越来越重视检察机关对他们的评价。“真正的纠违不是简单的发一份通知书,而是使侦查变得规范。”王丹说道。

  “我认为引导侦查就是一种监督,所有的侦查行为都对你透明了,那这样的监督还不彻底吗?”在王丹看来,引导侦查和检察监督是相辅相成,并不矛盾的。一系列举措下,辖区公安机关对侦查的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办案的规范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2018年年中,王丹离开了侦监部门负责人的位置,职责的变化没有改变王丹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赵某某“零口供”故意杀人案、20年前发生的王某某故意杀人案、22年前发生的李某某绑架儿童案提前介入、引导侦查145人的“124”特大网络诈骗案,这一系列疑难复杂案件正是王丹向检察机关交出的答卷。

  “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生活的仪式感。”喜欢买花的王丹把办公室装点成了一个“小花园”,鲜艳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正如王丹对侦监工作的热情,总能给人带来希望。

  编辑: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