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梁溪区院拓展“五微教育”新模式 助力社区矫正人员平安回归取得实效
2018-10-25 15:03:00  来源: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

  2018年以来,梁溪区院在认真履行社区矫正检察监督职能的同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矫治观,监督和支持社区矫正机构立足集中教育主渠道,拓展“五微教育”新模式,制定针对性教育矫治方案,实施精准化教育帮扶措施,既切实保障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有效防止其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又有效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积极改造,顺利平安回归社会。

  一、创设主流价值观专题“微讲堂”,筑牢社区服刑人员崇德尚法的“思想之魂”。突出教育矫正源头治本作用,联合区司法局开设社区矫正“道德法治微讲堂”,按照“大主题小切口”的原则,构建了法律法规、思想政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心理健康及传统文化“八个主题”必修课程体系,组建了近50名成员的“微讲堂”专家讲师团,化集中大课为小角度解读、小规模集中、小范围互动的主题“微讲堂”,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改造。通过这种“微教育”模式,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法制教育课堂,把教育矫正的“准星”对准矫治问题的“靶心”,有效破解过去集中教育“一锅煮”、“一刀切”、教育场所受限、社区服刑人员上班与参加集中教育之间矛盾的难题,增强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先后对社区服刑人员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社会公德、道德法制、爱党爱国等方面的主题“微讲堂”10余场次,向社区服刑人员赠送图书200余册,接收教育的社区服刑人员达2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举办自我觉醒主题“微交流”,点燃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的“心灵之火”。联合区司法局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方式开展“微交流”。线上依托矫正小组微信群,开通“微家园”,发布“微提醒”、推送“微警示”、分享“微文章”,运用微信群与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直接、平等的交流沟通,在互动中准确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关注的热点、倾诉的重点、思想的疑点,从而有的放矢做好思想引导和解疑释惑工作,促进社区服刑人员自觉养成学法知止、守纪正形的行为和习惯。线下结合每月社区服刑人员讲评会,组织“微讨论”,围绕“微讲堂”内容,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谈操守、谈公德、谈美德、谈修养,讲改造、讲感悟、讲励志、讲收获,晒认知、晒表现、晒情感、晒忏悔的“四谈四讲四晒”分享会,通过问题自己说、是非大家辩、道理大家论的方法,从思想病灶挖起,强化社区服刑人员自我忏悔、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确保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清仓见底。目前,由我院与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中心联合发起的以及辖区16家司法所自行发起的微信群共有20个,并将负责社区矫正的检察官与所有社区矫正管理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全部纳入“微交流”平台。今年以来,检察官或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利用“微交流”平台共推送各种“微提醒”“微警示”等100余篇,并及时在线回复社区服刑人员的各类提问。

  三、开展品行人格重塑“微活动”,补足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救赎的“精神之钙”。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联合社区矫正机构组织法治道德主题“读书班”,通过实施“诵一段经典、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背一条法规、写一篇感悟、做一件好事、谈一次体会的“七个一”系列读书育人活动,让社区服刑人员在“阅读矫正”中触动思想灵魂、荡涤心灵尘埃。同时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特点,与辖区公益组织联合搭建社区服刑人员才艺绽放“微舞台”,定期举办“艺术沙龙”“个人才艺展”“公益故事会”“爱在身边随手拍”等系列文化励志“微活动”,让社区服刑人员在体验中有所思、在观看中有所悟、在团队中有所获,达到启迪心灵、陶冶情操、重塑品行的目的。今年以来,分别组织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和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管理中心和无锡市图书馆等地开展读书交流会10余次,参与的社区服刑人员达46人次,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10余篇,一些优秀的体会文章还在“微交流”群中进行了推送。

  四、组织乐于奉献志愿“微公益”,激活社区服刑人员感恩励志的“笃行之力”。把社区服刑人员的课堂教育与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相结合,整合辖区社会组织成立梁溪区棕丝带“益起来”志愿者服务队,围绕“法润同行”“文明同行”“平安同行”“绿色同行”“健康同行”“善道同行”六大主题,对辖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分类编组,把法定的社区服务与开展公益活动相融合,倡导“随手公益”,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菜单式“微志愿”系列活动,让每名参与者“讲自己亲身经历的公益故事”“说自己参与公益的心理感受”“写自己内心的公益实践体会”,有效启发社区服刑人员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传递友情、学会感恩,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微公益”中传递正能量,并潜移默化地修复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如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徒步古运河、惠山”健康环保徒步活动,让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通过随手捡拾、清理古运河和惠山周边的垃圾,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热心公益的意识。各街道和社区还结合自身实际,联合组织社区服刑人员为社区敬老、养老机构以及独居孤寡老人提供爱心公益劳动和服务,既充实了敬老公益活动的力量,也强化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五、协调社会关爱多元“微帮扶”,感召社区服刑人员重塑新生的“自强之路”。充分认识到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是手段、服务是关键,联合区司法局与辖区多家社会组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建立多点联动的棕丝带阳光帮扶“微基地群”,对有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微就业”“微调解”“微援助”“微咨询”等多元化的“微帮扶”。如今年3月,与广瑞路街道“慈善爱心工场”牵手合作,建立了“棕丝带广瑞路就业帮扶微基地”。该基地采取“干一天活、吃一天饭、发一天钱、就一天业、安一天心”的过渡性帮扶模式,先后解决了5名重点特困对象的过渡性安置和过渡性就业问题。今年5月,与辖区民盟牵手成立了“梁溪区青瓷传习所阳光帮扶微基地”,通过吸纳一批非遗传承人、挖掘一批非遗传统技艺、推出一批优质非遗产品、培养一批民间非遗传承人才,探索“精准扶贫、技能就业”的非遗帮扶模式,让“非遗”技艺成为精准帮扶社区服刑人员的“造血机”,成为及时帮扶社区服刑特困人群的“救助站”。

  编辑: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