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宜兴距离无锡如此之近,可这还是父亲第一次愿意来我家里住上几天。父亲并非不愿意来我这儿,我是他最心爱的小女儿啊,而是宜兴老家有他放不下的一大摊事儿。用他的话说,“我和你妈都不在家,那家里的这些鸡鸭鹅怎么办?羊要吃草怎么办?门口的那些菜也都要干掉的呀……”,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老妈跟着我来帮忙家务,老爸在家操持菜园家禽,有父亲,老家——就是我的一个坚实基地。
乘着周末,我带着父母一起去了灵山。一路上,父亲一直唠叨,“年轻的时候,我跑河南,闯山西,卖树苗,哪里没去过?这个太湖,当年我和你妈摇着船走过的呢,宜兴到无锡,要摇一天都不止……”旁边的老妈忍不住插嘴,“你现在一直蹲在家里,外面的形势你哪知道,还是听丫头的,安心玩玩吧。”
父亲说的没错,他什么没经历过?父亲是倒插门的女婿,母亲是个独女,从小就和外婆相依为命生活,所以我们的家是父亲来了之后,才显出了生机勃勃之态。在农村乡下,倒插门是多少有些让人看不起的,可是父亲天性纯良,个性温和,靠着自己的辛劳,靠着勤俭持家,和母亲一起,把我们兄妹六人养育成人,不断开枝散叶,成了一个四世同堂30人的幸福大家庭。
在我们村里,父亲的勤劳是远近闻名的。早年集体制记工分的时候,父亲就是一把劳动的好手,为了多拿工分,父亲专挑劳动强度大计分高的活儿,那时田地的土壤主要靠有机肥,把河里的泥薅(音译)上来,可以作很好的农田肥料。父亲是薅泥的能手,每天早出晚归,两个胳膊因为使劲肌肉鼓鼓的,母亲看得心疼,父亲却总说不累。每到年底分红的时候,我家的收入总是村里最高的,记得我快上小学那年,我家就在村里第一个盖起了漂亮的两层楼房。
母亲一直跟我唠叨父亲当年的一件险事。那还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奇缺,家里孩子多,父亲为了能改善一下家里窘况,听了乡邻介绍,决定也去陕西那边卖树苗赚点钱。可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父亲杳无音信。母亲听说陕西那里民风彪悍,以为父亲遇到了不测,搂着孩子们哭作一团。又过了一个礼拜,父亲终于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原来他带的是村里的介绍信,人家不承认,所以树苗也推销不出去,在陕西一个人烟稀少的山里走了好多天,最后遇上了一个好人,才买了张火车票赶回了家。
父亲多年辛劳,一直是活儿不离手,歇不下来,可是身体硬朗,比年轻人精气神儿还足。父亲的勤劳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家风,父亲就是最好的榜样,也激励着我们兄弟姐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我的小姐姐去年被光荣地评为“宜兴市最美教师”,我自己也从一个法律外行顺利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被评为无锡市检察机关岗位能手,荣获三等功。
“来来,老俩口一起来张照。”沐浴着佛光,父亲拉着母亲的手,拍了张甜蜜的合影。父亲老了,可是笑的是多么开心啊!
(作者: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 刘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