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答好三道“普法题”,提升鄱阳湖生态保护质效
2024-06-13 14:19:00  来源:检察日报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世界湿地、候鸟王国”,拥有“丰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湿地景观,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组成部分,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近年来,江西省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固根本作用,助力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美丽江西建设。

  坚持送法下乡,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江西省检察机关着眼于环鄱阳湖区域人民群众特别是乡村群众的法治需求,持续深化“百院千人万里行”普法活动,结合鄱阳湖岸线生态环境领域易发、多发问题,开展送法进乡村、进屋场、进祠堂、进农家等活动,把典型案例、法律知识送到人民群众身边。比如,南昌市检察机关针对“鄱阳湖地笼阵”难题,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深入乡村开展普法宣传,向群众发放《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用渔具名称》等,在沿湖重要路段设置24小时法治宣传广播,不断提升群众保护意识。九江市检察机关利用候鸟保护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重要节点,在打造“永益鄱湖”等公益诉讼品牌中深入乡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接待群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九江市濂溪区检察院针对禁捕退捕工作遇到的问题,深入沿湖群众家中,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为实施禁捕退捕工作“寻医问药”,吸收11名“退捕渔民”担任“护鱼队员”,其中协巡员王第友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授予“国际巡护员奖·高度推荐奖”。

  强化以案释法,培育更多法律“明白人”。江西省检察机关秉持“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的理念,围绕涉鄱阳湖保护案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开庭审、公开听证、增殖放流等活动,通过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释法,推动检察办案过程成为普法“公开课”。比如,鄱阳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狩猎案时,联合当地法院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庭审搬到江豚保护法治广场,数百名村民通过旁听庭审现场了解被告人对生态环境特别是鄱阳湖野禽造成的破坏,集体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宣传课。永修县检察院联合有关部门在鄱阳湖吴城水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邀请当地群众现场见证,共放流约480万尾鱼苗,既提升了生态修复资金使用质效,又强化了案件当事人及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而放流费用全部来自公益诉讼案件当事人缴纳的生态修复金。

  注重治理效果,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江西省检察机关深入分析典型个案、类案背后的湿地保护普遍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开展“回头看”、运用“检察建议+调研报告”、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推动鄱阳湖湿地保护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南昌市新建区环鄱阳湖流域有多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新建区检察院在饮用水安全专项监督“回头看”活动中,针对三处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仍存在防护栏破损严重、日常巡查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整改,切实保障村民饮用水的“最后一百米”安全。进贤县检察院针对湿地无人管理、沉船未打捞清理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积极整改,消除沉船对湿地水域造成的隐患。修水县检察院在针对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鄱阳湖五大支流之一修河的源头水源涵养区)违规种植农作物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后,发现问题整改仍不到位,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诉”的确认推动问题整治到位,受损公益得到修复。

  (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检察院)

  编辑:管理员2